更新时间:2023-03-18 23:30点击: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,在生活中的问题也有所不同。接下来,寻梦号讲给大家讲解有关日月潭的资料的相关处理方法,希望可以帮到你。
答1、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。它在台湾中部的山区。那里群山环绕,树木茂盛,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。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,常态面积为7.93㎞2(满水位时10㎞2),最大水深27米,湖周长约37千米,是中国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。
2、日月潭湖水碧绿,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,把湖水分成两半,北边像圆圆的太阳,叫日潭;南边像弯弯的月亮,叫月潭。日月潭因此而得名。
3、2009年,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“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”,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,有“海外别一洞天”之称。
答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,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,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。湖面海拔760米,面积约9平方千米,平均水深30米,湖周长约35千米。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,重峦迭嶂,潭水碧波晶莹,湖面辽阔,群峰倒映湖中,优美如画。每当夕阳西下,新月东升之际,日光月影相映成趣,更是优雅宁静,富有诗情画意。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,名珠子屿(光华岛),以此岛为界,北半湖形状如圆日,南半湖形状如弯月,日月潭因此而得名。
日月潭是台湾第好卡就即可收看的“天池”,地处玉山山脉之北、能高瀑布之南,介於集集大山(潭之西)与水社大山(潭之东)之间。潭面辽阔,海拔约760公尺(2,495呎),面积约900余公顷。旧称水沙连、龙湖、水社大湖、珠潭、双潭,亦名水里社。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(旧名珠屿岛、光华岛),以此岛为界,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,南半部形似月钩,故名日月潭。潭水碧蓝无垠,青山葱翠倒映,环山抱水,形势天然。该潭除可泛舟游湖、赏心悦目外,其环湖胜景殊多,诸如涵碧楼、慈恩塔(9层塔,高约45公尺〔148呎〕,建於海拔955公尺〔3,133呎〕之青龙山上,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)、玄奘寺、文武庙、德化社、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。2009年,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。湖周35公里,水域9平方公里多,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,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。其地环湖皆山,湖水澄碧,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,圆若明珠,形成“青山拥碧水,明潭抱绿珠”的美丽景观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“山中有水水中山,山自凌空水自闲”;陈书游湖,也说是“但觉水环山以外,居然山在水之中”。300年来,日月潭就凭着这“万山丛中,突现明潭”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,驰名于五洲四海。
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,分属南投县鱼池乡,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。相
日月潭景观(1)(20张)传日月潭之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:300年前嘉义县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,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,于是尾随追踪。他们追了三天三夜,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。山胞们又在山中搜寻了三天三夜。第四天,他们越过山林,面前豁然开朗,只见千峰万岭、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,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,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。山胞们又发现:碧水中有个树木茂密的圆形小岛,把大湖分为两半,一半圆如太阳,其水赤色;一半曲如新月,其水澄碧。于是他们把这大湖称为“日月潭”,那小岛叫做“珠仔屿”。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,森林茂密,宜耕宜狩,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,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曹族酋长“毛王爷”毛信学的祖先。
答日月潭
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,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,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,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。湖面海拔740米,面积7.73平方公里,湖周长35公里,平均水深40米。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,亦名珠仔山,海拔745米。以此岛为界,北半湖形状如圆日,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,日月潭因此而得名。
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,后来因为发电需要,在下游筑坝,水位上升,两湖就连为一体了。潭中有一个小岛,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,故名珠仔岛,现在叫光华岛。以此岛为界,北半湖形如日轮,南半状似上弦之月,因名日月潭。旧台湾八景之一的「双潭秋月」就是由此而来。
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,湖面辽阔,潭水澄澈;一年四季,晨昏景色各有不同。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,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,夏季清爽宜人,为避暑胜地。
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,朝霞暮霭,山峰倒影,风光旖旎。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,自庙前远眺,潭内景色,尽收眼底。南面青龙山,地势险峻,山麓中有几座寺庙,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。西畔有一座孔雀园,养有数十对孔雀,能表演开屏、跳舞,使人倍添游兴。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,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。泛舟游湖,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,优雅宁静,别具一番情趣。
爽
答日月潭位处水沙连之轴心地带,隶属南投县鱼池乡,位於台湾中央脊梁山脉的西麓地带,处在山地与西部平原之间,亦即潭西为平地,潭东即是高山重叠的山地。日月潭大约居南投县之中央地带,位於东经120度55分,北纬23度52分,北方接埔里镇,东北邻仁爱乡,东南为信义乡,西南接水里乡,西北方毗连国姓乡。
日月潭附近的地形受褶曲、断层及河川侵蚀等作用,致使境内山丘遍布,其间约罗布13个大小悬殊的盆地,许多的急陡斜坡及崩塌地。境内盆地是属埔里盆地群的主要分布区,以鱼池盆地的面积为最大(21平方公里),仅日月潭(5.4平方公里)保持湖泊原貌,而鱼池盆地周围山峰,如过坑山(1331m)、大尖山(2016m)、水社大山(2120m)等属埔里板岩山地,为乌溪支流南港溪的集水区,而日月潭以南的盆地如头社(1.6平方公里)、铳柜(0.7平方公里)等则属浊水溪流域。
日月潭、头社、鱼池及埔里等地,原来均为湖泊,因为此地带同为第三纪粘板岩层的陷没地带,也就是粘板岩层的断层地带,由於地壳的变动致不断的褶曲及陷没作用後,而形成大、小的盆地,然後蓄水,便形成了山间的湖沼。其蓄水的时期当在洪积世之同时,以後因日长月久於若干年代後,复经填充或决堤作用而乾涸,便又成了肥沃的盆地平原,如今头社、鱼池、埔里便是。其中日月潭被遗留在较高的位置,受盆地之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蚀最迟且最少,故仍能蓄存相当的水量,使之不致乾涸,同时又无外来的沙砾填充,并且尚有相当雨水量之流入,且流出之水量又极少,自然保存了日月潭的湖水。
日月潭为台湾第一大湖泊,以不规则的菱形的日潭与其西细长弧形之月潭构成,故得名。日月潭的邵语称为zintun,可能是日月潭最早的称呼。日月潭名称首见於道光元年(1821)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之〈游水里社记〉文中,在其所著《蠡测汇抄》一书中载有此游水里社记云:「其水不知何来,潴而为潭,长几十里,阔三之一,水分丹碧二色,故名为日月潭」 。
其後随著汉人移垦水沙连,以及历代政府的治理,和骚人墨客的文藻加以命名,日月潭逐有许多称呼,诸如水社大湖、水里湖、水里社潭、水社海仔、竹湖、龙潭、龙湖等,晚清时更有洋人传教士来到日月潭,试图向邵族人传教,亦将日月潭赋名为Dragon Lake、Lake Candidius 、Nin-Isivatan Lake等名称。
日月潭中有一岛,是邵族人的旧聚落,亦是邵族人最高祖灵pashala的居处,邵语称为lalu,清代称为珠屿、珠仔屿、珠山、珠仔山、珠潭浮屿等名称。又有一说,谓邵语称为kunbariz附近之青龙山与邵语称为titabu之仑龙山,此二山恰好将lalu岛衔在相对之中央,形如二龙戏珠之状,故称为珠屿等名,清光绪来此的洋人,则有pearl islet(珍珠岛)之称呼,日治时期则称玉岛、水中岛,台湾光复後被称为光华岛。
民国88年「921大地震」後,南投县政府将光华岛正名为拉鲁岛(Lalu),以表对邵族人的尊重,并且由观光局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规划为邵族的祖灵岛,於民国89年10月12日,藉由「千人植树、千人护树」活动,由邵族人种上最高祖灵居处的茄苳树。
日月潭以南投县日月潭为中心,北临鱼池乡都市计划界线,东至水社大山之山脊线为界,南侧以台21线省道与水里乡之都市计画为界,总面积约为9,000公顷。区内含括原日月潭特定区之范围及九族文化村、头社社区、车埕、水社大山、集集大山、水里溪等据点。
日月潭国家风景区涵盖600公尺至2000公尺的山区,地势东高西低,地形由绵延的山脉、起伏的丘陵、蜿蜒的溪流和平坦的盆地所组成,其中盆地地形属於「埔里盆地群」的一部份,由北到南分别是鱼池盆地、日月潭盆地和头社盆地,而日月潭则是埔里盆地群中唯一保留有水漾湖盆状态的高山湖泊。
日月潭因地理位置正好在台湾的中心点,附近又有丰富的南投观光带与景点,因此不仅吸引了台湾各地游客,更以其独特的观光资源与魅力,向国外游客招手。
答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。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。那里群山环绕,树木茂盛,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。
日月潭很深,湖水碧绿。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,叫光化岛。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,北边像圆圆的太阳,叫日潭;南边像弯弯的月亮,叫月潭。
清晨,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。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,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。
中午,太阳高照,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,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。要是下起蒙蒙细雨,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,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,就像童话中的仙境。
日月潭风光秀丽,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。
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,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。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。那里风景优美、气候宜人,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。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,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,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《日月潭》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。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,名字的来历,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。文章结构清晰,景美情浓,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,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。
答所在地区:台湾省 南投县 鱼池乡 面积:7.73平方公里 深度:最大深度 21.00米 成因类型:构造湖日月潭
地处玉山山脉之北、能高瀑布之南,介於集集大山(潭之西)与水社大山(潭之东)之间。潭面辽阔,海拔约760公尺(2,495呎),面积约900馀公顷。旧称水沙连、龙湖、水社大湖、珠潭、双潭,亦名水里社。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(旧名珠屿岛、光华岛),以此岛为界,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,南半部形似月钩,故名日月潭。潭水碧蓝无垠,青山葱翠倒映,环山抱水,形势天然。该潭除可泛舟游湖、赏心悦目外,其环湖胜景殊多,诸如涵碧楼、慈恩塔(9层塔,高约45公尺〔148呎〕,建於海拔955公尺〔3,133呎〕之青龙山上,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)、玄奘寺、文武庙、德化社、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。 2009年,日月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。
日月潭是台湾的“天池”,湖周35公里,水域9平方公里多,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,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。其地环湖皆山,湖水澄碧,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,圆若明珠,形成“青山拥碧水,明潭抱绿珠”的美丽景观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“山中有水水中山,山自凌空水自闲”;陈书游湖,也说是“但觉水环山以外,居然山在水之中”。300年来,日月潭就凭着这“万山丛中,突现明潭”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,驰名于五洲四海。 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,分属南投县鱼池乡,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。相传日月潭之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:300年前嘉义县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,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,于是尾随追踪。他们追了三天三夜,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。山胞们又在山中搜寻了三天三夜。第四天,他们越过山林,面前豁然开朗,只见千峰万岭、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,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,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。山胞们又发现:碧水中有个树木茂密的圆形小岛,把大湖分为两半,一半圆如太阳,其水赤色;一半曲如新月,其水澄碧。于是他们把这大湖称为“日月潭”,那小岛叫做“珠仔屿”。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,森林茂密,宜耕宜狩,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,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“毛王爷”毛信学的祖先。
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,山峦层叠,水映着山,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。远远望去,潭中的美丽小岛——珠仔岛,却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。珠仔岛把湖面分为南北两半:东北面的形状好像圆日,故叫日潭;西南边的如同一弯新月,故称月潭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为了庆祝台湾光复,珠仔岛已改名为光复岛。 日月潭美景如画,春夏秋冬,晨昏晴雨,景色变幻无穷。尤其是秋天夜晚,湖面轻笼着薄雾,明月倒映湖中,景色更为佳丽动人。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,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,带着彩球,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。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,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,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。 日月潭四周,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。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。当地气候四季宜人,冬天平均气温在15℃,夏季7月份只有22℃左右,是避暑胜地。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,朝霞暮霭,山峰倒影,风光旖旎。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,自庙前远眺,潭内景色,尽收眼底。南面青龙山,地势险峻,山麓中有几座寺庙,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。西畔有一座孔雀园,养有数十对孔雀,能表演开屏、跳舞,使人倍添游兴。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,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。泛舟游湖,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,优雅宁静,别具一番情趣。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,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,而湖水又静静的,蓝蓝的,像一面镜子,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。另外,一年四季,早晨晚上,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,变来变去,就像传说中的仙境。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还有几处名胜古迹。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庙,庙中有孔子像,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,从庙里看出去,日月潭左右两个湖,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关于日月潭有很多传说。 其一,相传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,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,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,于是尾随追踪。他们追了三天三夜,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。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。第四天,他们越过山林,只见千峰万岭、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,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,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。山胞们又发现,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,把大湖分为两半,一半圆如太阳,其水赤色;一半曲如新月,其水澄碧。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“日月潭”,那小岛叫做“珠仔岛”。 其二,很久很久以前,美丽的宝岛台湾住着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和一位美丽的姑娘水社,他们相互爱慕,常常在大树下相会。 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,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,公龙飞跃起来,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。晚上月亮走过天空,母龙也飞跃起来,一口将月亮吞下。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,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,一碰一击的,像玩大珠球。他们只图自己好玩,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,分不清白天和黑夜,树木枯萎了,鸟儿不叫了,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,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,牛羊快饿死了,日子过不下去了…… 大尖和水社日月潭捕鱼郎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。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?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,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。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,顶风冒雨,跋山涉水,终于来到阿里山下,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。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,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,大尖哥跳下潭去,挥起金斧头,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,遍体鳞伤,水社姐看准时机,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。两条恶龙死了,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。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,一口吞下肚;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,也一口吞下肚。他们变成了巨人,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,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,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,把太阳顶上天空。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,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。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,光耀大地,万物复苏。草木活了,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,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,人们欢呼雀跃。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,永远矗立在潭边。 后来,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,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。直到现在,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,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,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样子,把彩球抛向天空,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,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少年英雄。
答1、日月潭位于中国台湾省阿里山以北、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,旧称水沙连、龙湖、水社大湖、珠潭、双潭,亦名水里社。
2、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,常态面积为7.93㎞2(满水位时10㎞2),最大水深27米,湖周长约37千米,是中国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。它以光华岛为界,北半湖形状如圆日,南半湖形状如弯月。
3、2009年,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“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”,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,有“海外别一洞天”之称。
答日月潭
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,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,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,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。湖面海拔740米,面积7.73平方公里,湖周长35公里,平均水深40米。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,亦名珠仔山,海拔745米。以此岛为界,北半湖形状如圆日,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,日月潭因此而得名。
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,后来因为发电需要,在下游筑坝,水位上升,两湖就连为一体了。潭中有一个小岛,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,故名珠仔岛,现在叫光华岛。以此岛为界,北半湖形如日轮,南半状似上弦之月,因名日月潭。旧台湾八景之一的「双潭秋月」就是由此而来。
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,湖面辽阔,潭水澄澈;一年四季,晨昏景色各有不同。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,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,夏季清爽宜人,为避暑胜地。
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,朝霞暮霭,山峰倒影,风光旖旎。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,自庙前远眺,潭内景色,尽收眼底。南面青龙山,地势险峻,山麓中有几座寺庙,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。西畔有一座孔雀园,养有数十对孔雀,能表演开屏、跳舞,使人倍添游兴。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,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。泛舟游湖,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,优雅宁静,别具一番情趣。
爽
从上文,大家可以得知关于有关日月潭的资料的一些信息,相信看完本文的你,已经知道怎么做了,寻梦号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。